中美研究發(fā)現炎癥發(fā)生新機制

    添加日期:2010年12月30日 閱讀:859

        國際知名期刊《免疫》(Immunity)近期發(fā)表了華東師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醫(yī)學研究所教授王平與美國耶魯大學教授Dan Wu合作的*新研究成果“整合素誘導的PIP5K1C激酶的極化調控中性粒細胞極性、方向選擇及滲出”。
        中性粒細胞(又稱多形核嗜中性粒細胞),約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是體內數量*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在急性炎癥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機體抵御細菌入侵的第*道防線。通常,中性粒細胞在血液中循環(huán)或黏附于血管壁;另外,在骨髓中也儲備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當機體發(fā)生炎癥時,炎癥部位由病原體或受損細胞釋放出化學趨化物,這些趨化物會形成濃度梯度,刺激中性粒細胞發(fā)生定向遷移,滲出血管到達炎癥部位,進而消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中性粒細胞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在炎癥部位能夠吞噬細菌等病原體,并通過細胞內的溶酶體等多種殺菌物質殺傷所感染細菌。另外,中性粒細胞所釋放的各種酶也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而引發(fā)炎癥反應。中性粒細胞滲出血管并定向遷移到炎癥部位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也是炎癥領域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PIP5K1C是細胞內產生磷脂肌醇PIP2的重要蛋白,參與多種細胞生物學功能。王平及合作者發(fā)現該蛋白在中性粒細胞的遷移中起重要作用:缺失PIP5K1C的中性粒細胞穿過血管壁到達炎癥部位的能力明顯下降。他們對這一現象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整合素信號能誘導該蛋白在中性粒細胞內極性分布。而整合素的活化對于中性粒細胞黏附與血管壁至關重要。他們發(fā)現該蛋白能通過調控化學信號對于小G蛋白RhoA及整合素的活化而調控中性粒細胞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的能力。另外,他們還揭示了蛋白轉運對于整合素誘導PIP5K1C-90在中性粒細胞內的極化是十分重要的。這項研究**報道了整合素信號能夠調控中性粒細胞的極性。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細胞信號網絡平臺及啟明星計劃的支持。王平與Dan Wu為共同通訊作者,華東師范大學為第*作者及通訊單位。

            責任編輯:陳江濤    www.atm-sprinta.com    2010-12-30 16:37:56

    文章來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1168醫(yī)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http://www.atm-sprinta.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聯(lián)系郵箱:2817276005@qq.com。

本文標簽:
版權所有 1168醫(yī)藥保健品招商網-www.atm-sprinta.com Copyright © 2008-2025 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證書編號 (粵)-經營性-2014-0016網站備案/許可證號:粵ICP備14090958號公網安備粵公網安備 44011102000390號
1168醫(yī)藥保健品招商網專業(yè)提供:醫(yī)藥等產品信息的網站招商平臺,打造中國成交率最高的網絡醫(yī)藥招商網站→返回頂部←
本網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務,不提供任何藥品銷售服務,不對交易過程擔負任何法律責任,請交易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雙方的合法權益 →返回首頁←